次氯酸钠溶液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下面主要探讨和交流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次氯酸钠溶液性质:
次氯酸钠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空气中很不稳定,受热后迅速自行分解。比如在25℃时溶解度为45%(溶液百分比),易溶于水生成烧碱和次氯酸,次氯酸再进行分解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新生态氧有很强的氧化性。次氯酸钠可以氧化很多有机物,在与有机物反应时,具备氧化剂和氯化剂的功能。
影响因素:
它的稳定性较差,光照、温度、浓度、金属阳离子杂质、PH值等都对它有影响。如在日照下,它很容易发生光化学分解,光照环境下超过20小时,基本就能分解掉90%的有效氯;次氯酸钠水溶液一般较为稳定,但也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分解,因此,次氯酸钠生产过程中,温度适宜控制在20-30摄氏度,并根据情况采取冷却措施,在产出成品时,贮藏环境要阴凉通风,环境温度不宜过高。另外PH值也对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PH值低于7时,会发生明显分解。储存时间的影响,次氯酸钠生产企业尽量减少库存,或者现场制备的方式进行,随用随产,比较灵活。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也会与次氯酸反应,影响其变质,可向溶液中添加0.001-1%芳基磺酰胺,延长在空气中的质保期。
传统氯碱工业以隔膜碱或离子膜碱为原料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有多种金属阳离子杂质,如:Fe,Ni,Co,Mn,Cu等,也会加速其分解催化。当然,通过添加一定的稳定剂,会提高其稳定性。
无隔膜电解技术现场制备次氯酸钠的方法:
电解法制备次氯酸钠利用直接电解稀释盐水或海水生成次氯酸钠溶液。常见的有无隔膜电解槽或隔膜式氯碱电解槽。隔膜电解槽相比无隔膜电解槽,电流效率下降了8%,电耗也相应增加,会产生氢氧化钠。无隔膜电解,直接将稀释氯化钠溶液电解生成次氯酸钠,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氢气,会随溶液流动排出,一般在安全范围内。电解法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的方法,随产随用,不用储存药剂,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溶液的新鲜性,省去了购置和运输储藏化学药品的成本。